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陈仁义:追求武戏文唱和文戏武演

[复制链接]

43

主题

0

回帖

13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1
发表于 2023-8-14 20: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仁义(1924-1994),陕西泾阳人。著名秦腔须生演员,以“两斩一下”闻名秦坛。因早年在茶叶店佣工,被人誉为“茶叶红”。陈仁义1944年起搭班学艺,后到泾阳县剧团。学艺较晚却很刻苦,又善于吸收别人所长,悉心钻研须生唱腔和袁克勤、刘易平等名家唱法,并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艺术趣味认真琢磨,仔细研究,又有所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代表剧目主要有《下河东》《斩黄袍》《斩李广》《金沙滩》《辕门斩子》《祭灵》《两狼山》《泾阳之盟》《逃国》等。为什么陈仁义的演唱有着如此迷人的艺术魅力呢?他说:“我演戏的诀窍是,刻意追求武戏文唱和文戏武演。因为武戏文唱,既不露缺乏声乐艺术美感的狂喊乱吼痕迹,又可收到豪放中见字正腔圆的妙用。如《下河东》中‘困营赶驾’的大段唱腔,我演唱起来就高音不炸,低音不暗,哭而藏哀,悲中见壮,使赵匡胤此时的惊恐、优伤、忿怨、凄怆、内疚、沉郁的心绪,得到了较好的抒发。而文戏武演,则避免了易于松弛凉场的通病,增强了人物雕塑的造型美,显柔中寓刚、潇洒俊逸之妙用。如《泾阳之盟》中单骑退回纥一场戏,我既加大了台步、跑圆场、扎势亮相的力度,又运用了跃身飞劈等程式,把老将郭子仪为国为民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和器宇轩昂、刚强豪迈的神态,表现得便颇为生动感人。”与杜秀霞舒茶花等与任哲中马桂英余巧云肖若兰郭明霞等当谈起艺术上的广采博集问题时,陈仁义说:“学习别人的优长是对的,但切忌生吞活剥、亦步亦趋的摹仿,要根据自己的嗓音形体条件和艺术趣味来灵活运用,努力做到有所创新。譬如,袁克勤拖腔的“哎”字音顿挫性很强,很适合木偶戏的演唱形式。而我在学习的基础上,作了延长两拍的翻高遏低处理,听起来既有师宗袁派放音的韵味,又与大戏舞台的表演调度和谐统一,同样收到了余音袅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王学秀《美在刻意追求中》节选编辑/刘军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