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回复: 0

宋代消失的文字,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民族特征的印记

[复制链接]

43

主题

0

回帖

13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1
发表于 2023-8-14 20: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是最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标志。两宋时期的辽国、西夏国、金国,受汉文化的影响,依照宋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帝国,为保持民族特性和文明,在本民族语言、回鹘文以及汉字的影响下,创立了本民族的文字,这是最具有文化特性和文明品质的标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回鹘文和汉文的基础上创立了契丹大字,后来其弟弟又创立了契丹小字,主要表音,在其国内通用,并用于外交国书往来。辽国统治阶级上层,尤其是耶律阿保机受汉文化影响较深,通晓汉文,熟读经书。后世受汉族文化和思想影响,建立汉制,实行汉礼,通用汉字。辽国被金消灭后,金章宗宣布停止使用契丹文,其后文字逐渐消失,使用二百余年。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女真文是在契丹文和汉文的基础上创立的女真族文字,也分为女真文大字和小字,在金国境内流行,金国建立女真学校,推广使用女真文,使用人数达到甚至超过契丹文、汉文的数量。金国被元朝灭亡,中原地区的女真族汉化而不再使用女真文,元朝统治者禁止使用女真文,使其中原地区消失,在北方地区的女真族人继续使用女真文,直到被满文取代而消失。流传时间最长,后被得到释意解读,超过了契丹文。女真大字西夏文是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帝制后,根据汉字六书方法创立党项族文字,是表意的方块字,是在汉字基础上的复合字,有5900多字。在西夏王国中使用,时间持续二百年,直到西夏被元朝灭亡。由于民族灭亡被元朝统治,禁止使用西夏文,由于大多是汉字组合体,笔画较多,仅在上层贵族士大夫,识字难度大,缺乏群众基础,西夏文消失,成为死文字。大量碑刻石刻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实物遗迹遗物。西夏文字宋代经济文化思想科技发展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字的创立和文化发展。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化和发展过程,没有自己的文字和历史,没有能够记录记载其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史,不能详实的留下本民族的历史资料,或者借用其他民族,北方民族多用回鹘文,到中原地区用汉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没有自己的文字,匈奴、突厥也没有自己的文字。经过了唐晚期五代十国,使北方游牧民族兴起发展起来,利用中原地区战乱纷争时机,获得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取得中原领土燕云十六州,使契丹族乘势强大起来。北方游牧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向中原汉族学习壮大起来,使精神思想上的民族自觉性自信心独立性扩大,从物质精神和社会民族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地位和影响力加大,创立自己民族的文字,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确立精神思想的民族性,也就有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明记载下来,就有了传承和影响力。对于少数民族文字的研究在后世直到现代都持续不断,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西夏文,古代语言学的分支,也是研究古党项族语言、蕃语、羌语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发现了更多的西夏文碑文、刻文,以及书籍资料,日趋丰富详实。北方少数民族攻入中原地区1908 年,沙俄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发掘近万件西夏文物,其中有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发现了一本西夏人的词典。即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依据,开启了西夏文研究的序幕,为西夏文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不再是死文字。图源网络,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